发布时间:2025-07-24 04:25:19 作者:coww 点击:686 【 字体:大中小 】
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,前月煤炭、水泥石油石化等行业利润分别下降70%多和50%多;钢铁行业效益虽有改善,玻璃但是亏损整个行业利润率只有1.61%;水泥和平板玻璃这两个行业的企业亏损面分别在40%多和30%多。
7月25日,面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,和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等人介绍2016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,行业并答记者问。资讯
对于行业分化问题,前月黄利斌首先谈了四个方面的水泥数据。他表示,玻璃从工业的亏损三大门类看,产业结构在分化中进一步地优化,面多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和多状况在改变。上半年制造业增速6.9%,行业快于工业整体增速0.9个百分点,采矿业仅增长0.1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.6%。
从制造业的内部来看,新旧动能转换也是在分化中加速推进。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0.2%,比制造业增速高出3.3个百分点,医药、电子行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10.3%和9.2%。传统轻工、纺织行业的增加值增速都是6.5%,增速基本稳定。再看几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,粗钢产量上半年同比下降1.1%,电解铝产量下降1.9%,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7.4%,这些行业都是负增长。另外,水泥、平板玻璃产量的增速也比较低,水泥产量增速3.2%,平板玻璃只有1%。
黄利斌称,从行业内部来看,符合升级方向的行业、品牌带领和技术改造效果初显的行业表现出良好运行态势。这也说明传统产业在分化中的转型升级是在加快的。纺织业的增加值增速7.3%,其中产业用的纺织品行业的增速达到10.9%,基本型乘用车的产量上半年同比减少34万辆,但是SUV(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)增加了109万辆,成为汽车增长的主要力量。再看有色行业,上游的冶炼行业增速只有8.3%,但是整个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3%。和衣食住行比较紧密的食品、文教办公用品、日用化工品的增速都在7%以上。
从效益情况来看,行业分化也加重了部分行业的困难。前5个月,全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6.4%,其中制造业的利润增幅12.5%,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幅17.1%。但是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。煤炭、石油石化等行业利润分别下降70%多和50%多;钢铁行业效益虽有改善,但是整个行业利润率只有1.61%;水泥和平板玻璃这两个行业的企业亏损面分别在40%多和30%多。
黄利斌指出,应该说,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。从发展阶段来看,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时期,一些重大变化在这个时期出现。比如,2013年城镇户均住房超过了1套,2014年千人汽车的保有量超过100辆。从全部可比经验来看,这些都是需求出现峰值进入平台期的一个很重要表现,与住行相关的钢铁、水泥产量出现了负增长。
第二个方面,也是市场引导的作用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资源会向高收益领域倾斜,出现产业同构化趋势,从而导致产能过剩或者行业的困难。整体来说,出现了分化也不用太担忧,它是一个正常现象。
黄利斌强调,关键问题是如何带领分化的趋势,如何推动工业稳增长、调结构、增效益。从去年12月开始,工信部和相关部门研究了分业施策的意见,今年以来国务院分别出台了煤炭、钢铁、建材、有色金属、机械等指导意见,也是根据当前行业的特征去引导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。总体来说,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动能,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修补传统产能,也就是坚定不移地去产能,多措并举降成本、突出要点补短板,同时不断地为企业发展营造好的环境。
于正新剧《当家主母》陷虐猫风波如何回事 剧组回应
期待已久 如约而至 国区SNKRS新鞋发布
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(二)
玻璃利润迅速高位 纯碱价格上涨,行业资讯
仄太古乡景面先容 有哪些景面
红曲霉液态发酵产色素及稳定性的研究(三)
宝岛清华大学研发石墨烯玻璃 智能调光调温,行业资讯
玻璃利润迅速高位 纯碱价格上涨,行业资讯
By2出轨王力宏?李靓蕾回应by2工做室公布报警声明
高效液相色谱(HPLC)定量检测花椒麻味物质含量方法的建立(一)
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的研究(二)
下半年玻璃售价趋势维持中性判断,行业资讯
6000mAh电池+齐服从NFC,复兴那款足机直降600元变千元机
Nike SB x Air Jordan 4 “Black Cat” 神秘面纱待揭
浙江杭州:引入技术调查官 参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
辽宁一家机构入选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
《末路狂花钱》亮相北影节 贾冰谭卓红毯花式整活
探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的质量问题与建议
艺术玻璃上墙,30%看玻璃,剩下的70%是......,行业资讯
小孩止咳化痰,这些方法最快最有效
浏阳烟花时候表2024
高效液相色谱(HPLC)定量检测花椒麻味物质含量方法的建立(一)
金属荧光纳米材料在有毒离子监测中的应用进展
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的研究(二)